据悉,6月份银行间短期利率飙升至30年新高,“钱荒”情绪蔓延,而根据中国报告大厅了解,6月份官方PMI下滑至荣枯线附近,创四个月新低,这无疑是房地产行业的一个重大事件。
一、“钱荒”来袭
钱荒,指的是由于流通领域内货币相对不足而引发的一种金融危机。银行间市场隔夜回购利率自2010年底以来,第三次攀上如此高位。2013年6月,大型商业银行加入借钱大军,隔夜头寸拆借利率一下子飙升578个基点,达到 13.44%。尤其是6月24日,大盘出现崩盘式暴跌,市场逼近1949点,近200只个股跌停,包括民生、兴业、平安三只银行股,而近2300只个股下跌,其中跌幅超5%的有1700多只。与此同时,各期限资金利率全线大涨,“钱荒”进一步升级。日前,受银行流动性趋紧的影响,不少城市银行房贷业务收紧,甚至有城市传出银行停贷“传闻”。
二、钱荒”波及下的房地产行业
影响一:“钱荒”打击股市,地产股票大跌,开发企业得到的银行信贷量将会减少,加快销售进度获得回款将成为房企的主流策略,房价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影响二:“钱荒”是流动性危机在中国的银行间市场乃至整个短期资金拆借市场集中爆发。如果实体经济资金流入持续收紧,商业地产开发,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大盘”开发风险隐现。
影响三:在银行“惜贷”情况下,整体土地市场会出现一定的“降温”。不同房企根据资金状况,拿地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标杆房企融资渠道多,资金实力雄厚,资金链承压能力较强,甚至会趁着土地退烧的“东风”,吸纳大量土地逆势扩张,但对一些实力弱小的房企而言,恐怕是雪上加霜。
三、钱荒”下的理性思考
首先,报告大厅专家认为,“钱荒”问题主要源于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不合理,银行为追求更多利润,把大量资金投入到收益更高的领域,流向了存在泡沫、产能过剩的领域,其中也包括楼市。
其次,央行最初的隔岸观火、按兵不动,主要希望传递两个重要信息:一是央行希望趁此机会打消市场对于进一步货币或信贷宽松的预期;二是央行希望借此机会给金融机构敲一个警钟,不要在业务扩张的同时忽略风险管理。央行此举是希望对商业银行进行结构调整,将资金逼回实体经济。
另外,房地产行业上半年资金储备较多,市场总体不缺钱。一方面,2012年末行业(扣除预售款)实际资产负债率为50.88%,与2011年持平; 净负债率为59.01%,较2011年下降4.79个百分点;货币资金与短期有息负债之比为1.08,高于2011年的0.91。另一方面,2013年 1-5月,房地产行业总筹集资金4.51万亿元,同比增长32%。行业总投资2.68万亿元,同比增长20.6%,低于行业筹资增速11.4个百分点。行业1-5月融资与投资比为1.68,为近两年来同期最好水平。而“钱荒”只是政策的一个侧面影响,根本还在于房地产市场本身是一个竞争市场,强者恒强,弱者逐渐被兼并或退出,行业集中度的提升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