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研信息研究网繁体中文 设为首页
节假日24小时咨询热线:18253730535(兼并微信)联系人:安琪 张倩倩(随时来电有折扣)
当前位置:首页 中国经济实际处于三大困境当中
订购流程
1.选择报告
请先按行业导航浏览或按报告名称(关键词)查询报告,确定相关研究报告目录
2.定购报告
电话订购:010-57276698
电话订购:15311673615
邮件订购: zyxxyjs@163.com
邮件订购: aq57276698@163.com
QQ:2878582747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2376178050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我们的服务人员将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3.签订定购协议
可从网上下载报告订购表或由我们传真报告订购表或订购协议。
4.付款方式
通过银行转帐、邮局汇款的形式支付报告购买款项
5.发货时间
款到后1-2个工作日内(定制报告除外)
6.送货方式
电子版报告:Email或光盘
印刷版:图文格式(印刷精美)
邮寄方式:快递或EMS寄出报告及发票
7.优惠活动
一年内免费提供报告咨询和数据补充 8. 如有特殊要求,请与客服人员联系进行协商。

中国经济实际处于三大困境当中

第一,制度困境。

 

  为了以发展求稳定,中国的改革开放,一开始不可避免的选择速度优先的策略。

 

  中国经济体系的市场化,是在内外压力下进行的,是一次被动的市场化过程(摸着石头过河)。制度与市场的匹配,始终处于滞后状态。速度优先的单边策略,带来的结果必然是牺牲经济发展的质量。

 

  由于制度优化是提高市场效率的必要条件。中国现存的制度性问题,成为中国生产力水平发展的首要制约条件。

 

  中国的制度性问题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制度性歧视;制度性壁垒;制度性成本。

 

  必须清醒地认识,拉美化的真正症结,是制度问题。与经济政策没有必然联系。经济政策只是现行制度的技术性延伸。不能深刻认识这一点,无从谈及思想解放;无从谈及深化改革;无从谈及宏观调控。

 

  制度困境产生的深刻背景源于利益分配。经济利益必然深刻地影响制度安排。

 

  第二,速度困境。

 

  中国的社会问题,本质上是充分就业问题。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就很难解决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无一例外需要投资拉动。吸引资本进入的唯一方式就是提供较高水平的资本利得。而资本利得的形成,只能依靠压低成本,也就是压低要素价格。这就变成以廉价劳动力和廉价自然资源,为国际消费者提供巨额补贴。这种牺牲国民福利和变卖资源的做法有极限性,不可长期持续。一旦超越极限,经济发展的速度必然下降,甚至陷入衰退。所谓比较经济优势的理论是非常可怕的观点。对此要保持高度警觉,并要有清醒的认识。

 

  任何熟悉世界经济史的学者都会明白这个道理。不能简单夸大所谓的中国经济奇迹。因为,任何大国的崛起,就本质而言,都是一种质量发展。是ROE的提高,而绝对不是单纯GDP的提高。其中,无论是通过暴力方式,还是通过资本方式,都是以较低代价占据他国财富的过程。这在本质上就是资源占有,就是价值占有。经济发展的速度GDP可以很神奇,但是,对于全国净财富增长,对于国民福利的提高,没有太多实际的意义。

 

  当然,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为中国经济的质量提升带来历史性机遇。如果能够不断地提高生产力水平,中国有机会由速度发展模式过渡到质量发展模式。

 

  问题是,质量取决于制度变革和政策调整。对此我们仍然缺乏认识,不够重视。

 

  第三,政策困境。

 

  在未充分市场化的经济体系中,经济政策使用极为困难。困难表达为以下几个方面:政策制定者的利益导向;政策目标的错误定位;政策工具的有效性;政策执行的随意性;政策效果的时间性。

 

  政策制定者并不必然维护市场理性和整体国民利益。例如,税收倾向于劳动所得,而回避资本利得。政策总是指向弱势的一方,例如穷人和环境。

 

  政策目标常常具有短期的功利性。往往只是针对短期和表面的问题。例如,宏观调控不以经济运行质量为目的,而片面强调技术上的快和热;宏观调控不以资源合理配置为目的,而片面管制要素价格,抑制通货膨胀。

 

  政策工具在不完全市场环境中效果有限。在要素价格扭曲的前提下,货币政策将有限资本导向投机领域而非生产领域。例如,实质负利率和渐升式汇率政策,强迫社会资本进入不动产。

 

  政策执行被管理部门异化为行政权力。例如,宏观调控政策,沦为价格管制,变成微观调控政策。所以,财政补贴对象可以是大企业,也可以是节能灯,甚至可以是老母猪。

 

  政策效果的时间性,取决于政策出台的前置性。例如,在流动性导致资产价格疯狂上涨之前,及时抽紧流动性。而不是在资产价格上涨和通货膨胀产生之后抽紧流动性。政策的后置性,一方面,加剧了市场波动;另一方面,导致生产性资金严重短缺。

 

  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已经积累到十分严重的程度。尤其令人忧虑的是,我们对问题的实质仍然缺乏准确的、清醒的、足够的认识。

 

  在对外部形势和内部状况均不能准确把握的情况下,盲目的政策调整,将导致更为严重的经济后果。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定制报告
关于我们
能源报告 食品报告
医药报告 轻工报告
化工报告 建材报告
冶金报告 IT报告  
机械报告 通信报告
金融报告 电子报告
交通报告 其他报告
新建立项
搬迁改造
技改论证
境外融资
投诉举报
售后条款
银行申请资金
政府申请地皮
合作伙伴融资
其它项目申请
甲级资质类别
品质保障
竞争调研
投资风险
项目评估
前景规划
产业数据
中研财经
机构简介
人才招聘
途径流程
途径方式
发票配货
联系客服
联系人:安琪 张倩倩 电子邮箱:zyxxyjs@163.com aq57276698@163.com
北京市朝阳区北苑东路19号中国铁建大厦
Copyright 2001-2050 zyxxyj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研信息研究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6139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