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2013年上半年,与东亚地区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通货膨胀压力较小。5月份多项宏观经济数据显示,虽然第二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低速增长,但经济增速“含金量”较高。今年上半年,国内矿业市场复杂多变。主要矿产品产量持续增长,投资平稳,主要金属价格震荡下行,部分品种价格触及近年新低,经营风险加剧。
生产规模继续扩张。据国家统计局公布,1~5月,全国发电量200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原油产量8619万吨,同比增长2.7%;铁矿原矿产量51625万吨,同比增长8.6%。十种有色金属产量1604.1万吨,同比增长10.9%。
矿产进口不断增长。据国家海关数据,1~5月,全国煤炭进口13617万吨,同比增长20.9%。全国进口原油量同比基本持平。1~4月进口天然气621万吨,同比增加29%。进口铝、锡、镍、铁矿砂及其精矿量均有所增加。其中,进口锡矿砂及其精矿增幅最大,同比增长216.5%,增长来源主要为缅甸,占进口量的91.97%,同比增长387.8%。我国是世界上最大铜矿砂消费国和进口国,经历2010年低速增长和2011年负增长后重回高增速,1~4月,通过加工贸易方式进口铜矿砂96.40万吨,同比增长495.01%。由于受到定价权缺位和全球铜资源垄断的影响,导致我国铜资源供给安全隐患凸显。进口铅、锌矿砂及其精矿量小幅下滑,主要受到去年底以来沪伦比值走低影响,并可能波及未来进口量。
矿业投资热中现冷。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1~5月,全国采矿业投资3740亿元,同比增长7.1%,低于同期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9.3个百分点。其中,1~4月有色金属累计完成矿业投资220亿元,同比下降3.35%。从投资趋势看,前几年投资矿业的高回报率,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金进入有色金属矿业。一批新建有色金属矿山在近几年陆续投产,老矿山也借助本轮金属行情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前两年有色金属市场表现低迷,金属价格走势疲软,使得矿山投资的热情出现回落。尤其是今年以来,矿业投资表现一般,投资逐月下降,4月份首次出现了负增长,趋冷迹象明显。
矿产价格普遍走低。与年初价格相比较,5月底,铁精粉(品位62%,天津港)进口价下跌21.4%;普通混煤价下跌8.43%,创下2010年以来最低价;氧化钕价下跌36%;铜价下跌7.5%、铝价下跌2.2%、铅价下跌6%、锌价下跌3.8%。